月份 | 序号 | 完成期限 | 工 作 内 容 | 承办单位 | 月 份 | 序号 | 完成期限 | 工 作 内 容 | 承办单位 |
一 月 | 1 | 9-10日 | 召开2006年招生工作总结会议 | 市招办 | 六 月 | 2 | 16日前 | 引导考生合理分流,指导考生填报志愿。 | 市、县级招办 |
2 | 下旬 | 研究建立2007年中招电子档案设计方案 | 市招办 | 3 | 20日前 | 上报志愿软盘及统计表;县级招办上报机要员名单;召开中招考务会,具体安排中招统考事宜。 | 市、县级招办 |
二 月 | 1 | | 制订本年度工作要点 | 市招办 | 4 | 22-23日 | 县级招办领取试卷;培训主、监考人员。 | 市、县级招办 |
2 | | 修订本年度工作目标管理方案并发(宛招中[2007]1号)文件 | 市招办 | 5 | 24日 | 市招办召开下派巡视员会议;县级招办按规范化考点标准验收考点。 | 市、县级招办 |
6 | 25-26日 | 全省中招文化统考;最后一科考试结束下发标准答案。 | 市、县级招办 |
三 月 | 1 | 上旬 | 了解2007年中招生源情况 | 市招办 | 7 | 27-30日 | 市招办向省招办报送报名和志愿信息;参加省录取工作座谈会;县级招办聘请、培训评卷教师,评卷开始。 | 市、县级招办 |
2 | 上旬 | 修订中招《考务工作细则》 | 市招办 | 七 月 | 1 | 7日前 | 县级评卷、登分、复核结束;向市招办报送成绩盘并公布考生成绩。 | 市、县级招办 |
3 | 15日 | 印发征集《招生学校招生简章》的征求函 | 市招办 | 2 | 10日前 | 考生查分;向市招办报送分数更正原始资料,由市招办统一更正;向省招办报送成绩信息。 | 市、县级招办 |
四 月 | 1 | 上旬 | 筹备中招工作会议 | 市招办 | 3 | 31日前 | 接收省发录取信息;第一次中专集中录取;公布录取情况。 | 市招办 |
2 | 中旬 | 召开中招工作会议,安排文化统考报名事宜。 | 市、县级招办 | 八 月 | | 1-31日 | 配合招生学校加大宣传力度,再次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组织生源。 | 市招办 |
3 | 下旬 | 广泛组织诚信考试、转变升学就业观念宣传教育活动。 | 市、县级招办 | 九 月 | 1 | 上、中旬 | 公布新生报到后出现的计划缺额,组织考生再报志愿。 | 市、县级招办 |
4 | 25-30日 | 采集中招报名信息,同时审查照顾对象资格。 | 县级招办 | 2 | 中旬 | 接收报到新生信息及征集新生信息;向县区反馈录取新生信息,县区建档,收集报到新生档案。 | 市、县级招办 |
五 月 | 1 | 11日 | 汇总报名信息;统计分析报名情况;上缴中招考务费用,复审认定照顾对象资格。 | 市、县级招办 | 3 | 下旬 | 第二次集中录取。 | 市招办 |
2 | 中旬 | 筹备中招考务会议。 | 市招办 | 十 月 | | | 统计整理录取数据,解决遗留问题。 | 市招办 |
3 | 下旬 | 接收招生生源计划方案;参加高、中招考务会。 | 市、县级招办 | 十 一 月 | | 上、中旬 | 县级招办上报年终工作总结材料。对县级招办全年中招工作初评。 | 市、县级招办 |
4 | 31日前 | 向省报送报名情况,预订统考试卷。 | 市招办 | 十 二 月 | 1 | 10日前 | 撰写全年工作总结等材料并上报省报办;对县级招办年度工作考评。 | 市招办 |
六 月 | 1 | 10日前 | 中招编排考场,县级招办打印、密封准考证;下发《中招手册》。 | 市、县级招办 | 2 | 待定 | 召开全市招生工作总结会议。 | 市、县级招办 |